卷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第一屆科學史研討會論文彙刊 目 錄
題名 作者 頁碼
弁言 劉廣定 5
第一屆科學史研討會議程   6
第一屆科學史研討會出席人員與籌備小組   7
賀函 陳立夫 8
貴賓致詞(Ⅰ) 吳大猷 9
貴賓致詞(Ⅱ) 孫震 10
特別專題演講:科技史與文學 何丙郁 12
試論銅器製作在西周自鼎盛轉趨衰頹的緣由-兼論中國開始使用硫化礦煉銅的年代 張世賢 18
中國古銅鏡的一些科學現象 余敦平 29
古代火藥與火箭大事年表之試擬 孫方鐸 38
火藥源起時期的問題 劉廣定 51
中國傳統科學特質-一個科學哲學的省察 劉君燦 56
論保其壽的渾圓圖 李國偉 67
相變幾何理論之歷史回顧 胡進錕 80
〈九章算術圓田術劉徽注研究〉補遺-兼論我國古代數學經驗性的歸納法 陳良佐 102
初探周骰研究傳統的歷史發展 傅大為 109
影響南宋科技發展的主要因素之分析 葉鴻灑 121
從水車東傳看科技傳播的外在條件 張存武 142
「復興民族」的生物學-九一八事變後中國生物學家對國難的反應 陳勝崑 152
我國古代對臺灣氣象和氣候的認識 劉昭民 171
溯源於殖蠶產絲術的三種連鎖性技術發明 翁同文 179
黃蠟、白蠟及中國用蠟技術史 龍村倪 185

第二屆科學史研討會論文彙刊 目 錄
題名 作者 頁碼
第二屆科學史研討會議程   3
第二屆科學史研討會宣讀論文人員學者名錄   5
貴賓致詞 吳大猷 7
專題演講:從科技史觀點談傳統思想的「數」 何丙郁 9
論文(I):科學史    
Science and Natural Technology in教會新報(Church News) and 七一雜報
(Weekly Messenger):A Comparative Study
島尾永康 17
「中基會與中國近代科學發展」研究之一:成立與改組 楊翠華 27
族群血型率研究發展及其相關問題的探討(1925-1940) 劉麗娜 29
生物地理分佈在達爾文建構演化論中的遞變 劉美寶 49
臺灣「長科會」綱領形成之歷史背景研究 林崇熙 65
補論歐洲活字版的發明也由雕版印刷誘導 翁同文 83
論中國印刷術發明之先驅 蘇瑩輝 85
由樹皮布到樹皮紙〈兼論與蔡侯紙的接觸關係〉 陳大川 101
再探我國蒸餾酒的時期 劉廣定 117
古器物的鑑別與中國早期技術史的研究 張世賢 121
我國古代對蜃景現象之認識 劉昭民 135
就北魏以來的幾部農書論中國農業技術的發展 黃耀能 151
釋義學與科學史 劉君燦 153
靖康之難對南宋以後中國傳統天文學發展的影響 葉鴻灑 159
湯若望與清初西曆之正統化 論文〈II〉:數學史 黃一農 161
從徐光啟到李善蘭─以《幾何原本》之完壁透視明清文化 劉鈍 177
《九章算術》版本卮言(附陳良佐教授評論) 郭書春 187
隙積術、垛積術與尖堆術─從沈括、朱世傑到李善蘭 王渝生 211
從兩封信看一代疇人李善蘭 洪萬生 217
論《周髀算經》「商高曰數之法出於圓方」章 李國偉 227
劉徽是否觸及與平行線有關的定理(附傅大為先生評論) 陳良佐 235
趙爽、劉徽與李淳風等之重差術 李洋傑 247
從沈括到朱世傑─由「體積」級數至「乘方圖」級數典範轉移之歷史 傅大為 249
第二屆科學史研討會活動剪影   269

第三屆科學史研討會論文彙刊 目 錄
題名 作者 頁碼
第三屆科學史研討會籌備小組名錄   3
第三屆科學史研討會議程   4
第三屆科學史研討會出席人名錄   5
弁言   6
特邀講演    
試從術數觀點說縱橫圖 何丙郁 7
論文    
中國食經之研究 那琦 19
靖康之役汴京攻防戰中宋軍所用重要兵器考 葉鴻灑 39
西漢有紙說應定位在討論階段 陳大川 53
我國古代的農家氣象諺語 劉昭民 79
對吳健雄佐證楊,李「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假說實驗工作和影響的一個科學史研究 江才健 89
「李約瑟難題」的起源-兼論《大滴定》中的比較方法 徐光台 107
方以智的自然觀 劉君燦 129
鄭復光的費隱與知世界 許進發 137
達爾文進化論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 李學勇 153
臺灣「女性科學家」初探 王秀雲 163
六十年前中國的化學研究 劉廣定 181
摘要    
試論中國傳統醫學中的「人神」禁忌 張淑女、黃一農 193
唐代的鳥獸蟲魚-「酉陽雜俎」中的「廣動植」 傅大為 195
從汪康年書札看晚清算學 洪萬生 197
活動剪影   199

第四屆科學史研討會論文彙刊 目 錄
題名 作者 頁碼
第四屆科學史研討會議程   1
第四屆科學史研討會宣讀論文之學者名錄   3
特邀演講:    
奇門遁甲與天氣預測 何丙郁 7
道家之重己貴生學派及其養生道術 王爾敏 15
研討會專題論文(一):明末清初中西文明的交流    
清代抄本《諸家算法》初探 城地茂 33
明末清初中西天文學之「不可共量性」 苑舉正 47
身體與天主:《泰西人身說概》中的醫學與信仰 祝平一 73
《泰西人身說概》初探:以畢拱辰與其書為中心 郭文華 85
明末清初熊明遇、熊人霖對西方地圓說的反應 洪健榮 107
研討會專題論文(二):臺灣科技史    
試探鄭氏治台期間的農墾政策及其影響 葉鴻灑 133
臺灣日據時代地理學之研究 劉昭民 143
臺灣熱帶醫學的發展與日本殖民統治──以瘧疾防疫為例 范燕秋 153
克洛爾與台大物理系:一位德國教授在臺灣 張幸真 173
疫苗安全性在臺灣的一種社會建構歷程 林崇熙 191
臺灣核能爭議中的「專家知識」 胡湘玲 207
一般性論文:    
阿格利科拉(Georgious Argricola 1494~1555)與中國 龍村倪 215
中國傳統的生物轉化思想及其形氣論基礎初探 劉君燦 229
中國古代繪畫中的域外動物 張之傑 237
中國戰時(1937~1949)的化學研究 劉廣定 251
科學之後?超越近代科學危機的創造 江才健 259
金門地區透過地雷達探測貝塚 董倫道、陳仲玉 269
摘要:    
古代醫學傳習方式考論 金仕起 279
中國古代「禁方」考論 李建民 280
從漢到隋求子文化試探─以醫方為主的討論 李貞德 281
明末四行說的傳入 徐光台 283
紙絹類文物保存芻議 阮鴻騫 284
臺灣女性科學家的九○年代風貌──試析「科學/女性/社會脈絡」諸
相關領域
傅大為、王秀雲 285
附錄:    
第四屆科學史研討會籌備委員名錄   289
第四屆科學史研討會照片   291
第四屆科學史研討會側記 郭文華 293

第五屆科學史研討會論文彙刊 目 錄
題名 作者 頁碼
開場白與致謝    
第五屆科學史研討會議程   I
第五屆科學史研討會籌備小組名錄   III
專題演講    
科學本文的讀法及其在科學教育上的意義(摘要) 洪萬生 1
論文(依論文宣讀順序)    
由風水源流發展批判後世風水迷信 呂應鐘 3
司馬遷與數術 張永堂 17
From Numerology to Arithmetic: the Early Chinese Counting Devices Alexëi Volkov 29
狻猊獅子二詞東傳試探 張之傑 71
明朝宮苑畜養動物考 楊龢之 77
江戶時代日本數學家之思想與幻方研究 城地茂 95
專業、權力與教育:從助產教育的停辦談起 張淑卿 139
日據時期的臺灣化學研究 劉廣定 169
國小自然科學中科學史材料之呈現:以七個地區的國小自然科學教科書為例 傅麗玉 181
從民族數學看多元文化數學教育 蘇惠玉 217
數學史、女性主義與數學教育 洪秀敏 271
科技文字史在科學教育上的意義 劉君燦 301
我國古代地學史與現代地球科學教育 劉昭民 305
摘要(依論文宣讀順序)    
從尹灣漢墓簡牘看中國社會的擇日傳統 黃一農 317
醫在天宮-經脈學說的王宮傳統 李建民 318
從古代銅鼓船紋探討越人航海技術條件 龍村倪 319
如何將科學史融入科學教育 陳淑媛 320
譯名「化學」的誕生 沈國威 321
達爾文演化論發展史融入大學生命科學通識課程 之研究 廖麗貞、洪振方 322
科學史與科學通識教育:以達爾文《物種原始》為例 徐光台 323
研討會「術數史與科學史」專題─原初構想   325
編後綴語   326

第六屆科學史研討會論文彙刊 目 錄
題名 作者 頁碼
第六屆科學史研討會議程   I
『科技的公眾認知與新世紀科技研究的角色』研討會議程   VI
編輯感言    
科學史與STS的『彙』刊 洪萬生 V
專題演講    
科學史的另外途徑-閱讀Weinberg與Rota的回響 李國偉 1
論文    
Changing Patterns in Australian Physics Research: The First Particle Accelerators R.W.Home 11
The Natural Philosopher as Icon: The Character of Henry
Cavendish in Mid-Nineteenth-Century Britain and Its
Importance
David Philip Miller 19
中國不定方程式對日本文化之影響 城地茂 39
明末清初方以智的地學知識 劉昭民 55
宣和畫譜著錄拂菻圖考略 張之傑、吳嘉玲 65
明代御馬監考 楊龢之 73
如何再造尼安德塔人:以Michael Crichton的Eaters of the Dead為例 鮑家慶 91
論孫思邈對「五石補益石劑」與相關石藥之認識 鍾樞榮 101
近代日本南進論、臺灣熱帶醫學與帝國的眼光 范燕秋 131
秦漢間算數傳統的分化與發展 李怡嚴 153
Citizenship, Democracy and th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R.W.Home 167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Technology: Learning and Knowing
about Technology and Everyday Life
David Philip Miller 181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he
Case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in Traditional China

Alexëi Volkov

191
Th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in May Four China Henry Chan 215
如何介入「科技社會」的新世界?-臺灣science studies 的策略 傅大為 229
The Circulation of the HPM Tongxun and Its Relevance to the Mathematics Teacher Community in Taiwan 洪萬生 237
摘要    

數學文化的交流與轉化:以南秉吉(1820-1869)的《算數正義》 為例

洪萬生 245

明末清初柏拉圖幾何原子論的介紹與引用:兼論揭暄《璇磯遺述》 的理解

徐光台 246
中國疾病史研究方法之探討-以中古時期腳氣病為例 范家偉 247
畢利幹與近現代中國化學 張澔 248
《九章算術.開方術》劉徽注與無理數 陳良佐 249
論文    
‘Formosa’ in the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771-1910 John Shufelt 263

第七屆科學史研討會論文彙刊 目 錄

文章內文下載

題名 作者 頁碼
寫在出版前   iii
編輯感言   iv
研討會議程   v
收錄論文及摘要學者名錄   viii
論文   1
天文史    
中國古代的漏箭制度 陳美東 1
新發現的一組十二星次圖 陳久金 11
西學東漸對蒙書「天文知識」的影響 溫如梅 22
數學史    
闕孝和之故居與他的《楊輝算法》抄本 城地茂 35
《筭算書》各家校勘之比較與評析 林倉億、蘇俊鴻 59
初探《歷學疑問》、《歷學疑問補》 陳敏皓 79

科學思想與科學哲學

   
五行說之緣起與中國古代科學思想之探討 張澔 101
赫茲的陰極射線實驗被複製了嗎? 陳瑞麟 112
被污名化的腎:近代「腎虧」的意象的出現與轉變 徐志豪 143

生物史

   
達爾文學說在二十世紀中的演變 李學勇 169
臺灣日據時代動物學之研究 劉昭民 182
猩猩考 楊龢之 188
鄭和下西洋與麒麟貢 張之傑 200
宋人之蝗蟲觀及其科學認知 張志強 212
中國古籍中的蚰蜒與蜈蚣 趙瑞隆、張學文 246
技術史    
景德「青花」下西洋 龍村倪 261
再研《考工記》 劉廣定 279
銅鼓的傳播與發展及其反映的文化多樣性 萬輔彬 293
火山灰混凝土技術在臺灣 林炳炎 312
古機械復原研究的方法與程序 林聰益、顏鴻森 336
臺灣管筏演變簡史 陳政宏 350
試論鄭和使用火統來源、種類、戰術及數量 周維強 377

論文摘要

   
中國近代數學三百年(1600-1900) 洪萬生 398
明末清初西方「格致學」的衝擊與反應:熊明遇對「分野」問題的看法 徐光台 399
Ludwik Fleck的思維樣式,思維集體與科學普及 陳恒安 400
附錄:第七屆科學史研討會籌備委員名錄   401

第八屆科學史研討會論文彙刊 目 錄

文章內文下載

題名 作者 頁碼
會議緣起 徐光台 I
編輯感言 張澔 II
研討會議程   III
收錄論文及摘要學者名錄   VI
論文    
技術史    
《考工記》非齊國官書之證 劉廣定 1

1950~1980 年代臺灣造船政策的規劃與執行:以殷台公司租借案與中國造船公司為例

陳政宏 9
二十世紀中葉以後南宋戰船之研究回顧與展望 劉川豪 41
數學史    
戴震的測圓單位、三角函數表與考證學(英文稿) 陳建平 63
論《分析學提要》(英文稿) 馬瑮 91

從關孝和的研究探討和算之社會性:關孝和的數學研究與社會地位之關連性

城地茂 101
明治初期對於西方數學的接受:以福田理軒、福田治軒為例(英文稿) 小林龍彥 121
醫學史    
天地人神之關係與中西醫學文化的首次相遇 董少新 139
新中醫的實踐與困境:惲鐵樵(1878-1935)談《傷寒論》與細菌學 皮國立 169
明清醫療市場中的徽州醫者 涂豐恩 203
生物學史    
中日植物科技史實簡述 李學勇 237
臺灣廟宇的鯨魚骨調查 陳德勤 249
狒狒考 楊龢之 259
二十世紀以來宋代蝗災研究之回顧 張志強 271
清代文獻臺灣雲豹資料考察 陳芝儀 287
地學史    
臺灣日據時代的地質調查和研究 劉昭民 297
西洋科學史    
法國發展工業知識的政策與制度:以絲綢工業為例(英文稿) 毛傳慧 311
死亡的馴服:古希臘人之死亡想像 郭莉娟 323
論文摘要    
羅士琳的匯通算學之研究 洪萬生、郭慶章 359
王英明(?-1614)《曆體略》的三階段發展 徐光台 361
朱洗與無政府主義:為生物學家朱洗傳記作補充 張之傑 363
醫學、語言學帶領科學:以科學名詞標準化為例子 魯大偉 365
清修官史之明戰車史論形成及其謬誤 周維強 367
中文氨銨胺名詞之由來 張澔 369
附錄:第八屆科學史研討會籌備委員名錄   371
Contents   372

第九屆科學史研討會論文彙刊 目 錄

文章內文下載

題名 作者 頁碼
會議緣起 張澔 I
研討會議程   III
收錄論文及摘要學者名錄   V
論文    
專題演講    
百年來的中華民國化學研究 劉廣定 1
數學史    
《周髀算經》的夏至之日晷與《數》第0304、0457簡 城地茂、劉伯雯 9
從《算學正義》與《九章數解》看韓國史上的數學正典 英家銘 17
生物學史    
簡述近百年來的一些「天擇」實驗 李學勇 43
臺灣日據時代(1895-1945)植物學之研究 劉昭民 53
後達爾文時期物種概念發展史 賴伯琦 63
醫學史    
帕西尼與霍亂弧菌 魏嘉弘 71
殖民地的指紋:日治時期指紋技術的形成與應用 林政佑 85
技術史    
龍骨水車的分類與其構造 林聰益、楊政峰、李宜倫 117
略論清代船舶之頭巾及插花 李其霖 131
科學教育    
趙金祁哲學對臺灣科學教育史的意義與啟發 陳正凡(陳復) 145
摘要集(依發表序)    
秦九韶大衍求一術的近代應用 張耀祖 177
「同行相嫉」:梅威令醫生與其他洋醫關於中國人西醫教育的爭議 朱瑪瓏 178
公醫制度:日治臺灣醫學教育的濫觴 巫潔濡 180
戰後臺灣墮胎技術發展史(1945-1984) 吳燕秋 182
臥軸式風力翻車的構造分析 林聰益、呂金塗、林育昇 184
水運儀象臺之水運儀的復原製造 林聰益、曾聖超 187
常山、青蒿與砒霜:從藥方比較觀察瘧對宋代醫學的影響 陳韻如 189
臺灣詩中的明清小冰期(1624-1895) 林明聖 191
空氣動力車史 陳怡靜、吳明德 194
記錄資訊的輪子 吳明德、陳怡靜 196
從技術與審美趣味看論南宋官窯演進的內外因素 陳東和 198
都江堰水利工程再探 林加豐 200
師夷長技:清代子母砲之制度及其應用 周維強 203
江南製造局訂購之化學書籍(1868-1870):清末引進西方化學之探討 張澔 205
談木龍:清代乾隆年間治理江南水利的一種河工器具 鄭永昌 207
長江中下游新石器時代晚期玉器工藝製作前的構圖及其意義 沈建東 208
附錄:第九屆科學史研討會籌備委員名錄   209
Contents   210

第十屆科學史研討會論文彙刊 目 錄

文章內文下載

題名 作者 頁碼
會議緣起 張澔 I
編輯感言 林聰益 III
研討會議程   IV
收錄論文及摘要學者名錄   VI
專題演講    
「古代機構復原設計法」研發歷程 顏鴻森 1
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的學術拓展與轉變 張柏春 3
論文    
技術史與科技考古    
圓的運用與變化:揭櫫良渚製玉工藝的幾何構圖 沈建東 17
平七與鏇玉技術在宮廷的傳播 郭福祥 37
軍事史    
明後期鍛造大將軍炮的金相學研究案例 鄭巍巍、莊子哲雄
徐健、鍾祥玉、張建華
57
清代澎湖水師戰船及戰術運用 李其霖 85
中國古代「力」的概念及其相關知識 儀德剛、馮書靜 101
生物與農業    
《中西聞見錄》中海洋哺乳動物探究 陳德勤 113
臺灣製糖業發展史 劉昭民、劉有台 123
翻譯史    
《化學鑒原》增補內容來源考 黃麟凱、聶馥玲 135
《博物新編(二編)》初探 詠 梅 159
摘要集(依發表序)    
解析李善蘭對《談天》的「刪述」 郭世榮 171
朝鮮復刻《楊輝算法》(1275年)與關孝和(1645?-1708)的修改 城地茂 173
轉心瓶工藝技術及其發展 陳東和、黃千奇 175
奇美博物館館藏黃銅製燈籠式座鐘的構造分析 林聰益、林彣峯
陳羽薰、顏鴻森
177
性慾與養生:民國時期中西醫「節慾」的身體觀 皮國立 179
臺灣免疫研製機構之發展與變異(1929-1939) 沈佳姍 181
《本草綱目》中之物種觀點 賴伯琦 183
孫思邈的服石觀初探 高小筑 185
元代食治觀初探:以《飲膳正要》為例 游翠卉 186
天行慾染蔓延通國:明清醫家對「楊梅瘡」的認識初探 林 佳 187
清季西式槍砲的知識輸入:
以《格林礮說略》與《格林礮操法》為例
周維強 189
清末渤海水雷防禦考 黃宇暘 191
1843-1913航空氣球在中國的印象與運用:以清代檔案與報刊為中心 吳彥儒 193
中文烷烯炔名詞之探究 張 澔 195
On Matteo Ricci’s Mention of ‘38端’in His Qingkun Ti Yi Micah ROSS(羅明德)
HSU Kuangtai(徐光台)
196
附錄:第十屆科學史研討會籌備委員與學術委員名錄   209
Contents   210

第十一屆科學史研討會論文彙刊 目 錄

文章內文下載

題名 作者 頁碼
會議緣起 林聰益 I
編輯感言 張 澔 II
研討會議程   III
收錄論文及摘要學者名錄   IV
專題演講    
「古機械復原設計」研究的思路與歷程 顏鴻森 1
談e考據:以科技史與紅樓夢的對話為例 黃一農 3
科學史學史的回顧與咒語:兼及科學史與STS的關係 傅大為 5
EASTS與科學史的回顧與展望 郭文華 7
論文    
明末清初中西氣象學識之交流 劉昭民 11
從中國古籍中找尋鯨魚海豚圖像 陳德勤 21
朱洗在臺灣(1946年8月至1949年1月) 劉廣定、張之傑 45
《詩經》中兵器的「柔武」思維與科普 于易塵 61
蜜香紙之謎 張玉燕 75
觀宿天諸星:探討比對《遠鏡說》與《星際信使》中的星圖 邱韻如 91
試探「草蟲」詩畫中的「蟲類」生態書寫 韓學宏 111
九章算數方程章直解-兼論方程術與正負術 孫郁興 129
《婦女雜誌》(1915-1931)中的通俗科學 黃相輔 151
中草藥分類之觀念性探究 賴伯琦 167
探究西方古代天文機械 林建良 181
淺談古中國機關鎖 蕭國鴻、安海
黃俊夫、張揚
203
葛:被邊緣化的植物? 王俊婷 215
國立臺灣大學之和算資料初探 城地茂 233
生理學名家柳安昌教授的道德學問與事功 何邦立 245
「昏火中」與周代「夏至」的探索 陳有志、徐勝一 257
初探清領時期的地理位置觀念:以「石佛凌波」為分析的對象 許世旻 269
在地政權與新加坡中醫發展(1826-2016) 楊 妍 303
南京鐵路樞紐的形成及其經濟影響述略 雷環捷 351
附錄:第十一屆科學史研討會籌備委員與學術委員名錄   364
Contents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