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a kaput 年齡組織

  在黃宣衛的〈認識台灣的南島民族 阿美族篇〉中提到,阿美族的年齡組織是由部落中的成年男子組成,最主要的目的是共同防衛,主要可分為兩種基本型,分別是創名制的 「馬蘭型」 與襲名制的 「南勢型」 的,海山則是「馬蘭型」。

  在年齡組織中是以 ”kasakakaka no ‘orip” (「敬上之道」) 為主要精神,各階級在組織中以長幼提攜服從為原則,互相協助以完成服務部落的責任。年齡階級組織是部落內教育訓練的機構,也是個人社會地位和待遇的依據,更是部落成員互助合作的基礎。因此阿美族的年齡組織,在功能上主要是「軍事」、「行政」、「政治」等的聯合體。

  海山的居民表示,現在只有在豐年祭時才有年齡組織,平常看不出來。在美山的年齡組織比較嚴格,五年就會分一次,但是在海山因為大家都在外工作的關係,年輕人也都到外地唸書或工作,因此較不嚴格,只分成四組,分別是 Pakalunai (年齡階級的最小階級)、 Kapa (青年組)、 Maduasai (壯年組)和 Malido ? ai (老年組)。

 

 

補充連結

  ”kasakakaka no ‘orip” (「敬上之道」)

  依據年齡分 kaka (前輩)與 safa (後輩),後輩應該尊敬前輩,前輩則愛護後輩。在阿美族社會中有三句最常被引用的話:「 Cima ko ayaw a mica to cidal? 」 ( 誰先瞧見太陽 ?) 、「 Cima ko ayaw a mirina to cimah? 」 ( 誰先嚐到鹽的滋味 ?) 、「 Cima ko ayaw a miripa to sota? 」 ( 誰先腳踏土地 ?) ,這三句話表示出阿美族人對人與人之間出生次序的重視,這成為阿美族社會的一種基本倫理,並進而表現到日常生活中,比如說依年齡的大小來分配工作與食物。

黃宣衛,<認識台灣的南島民族 阿美族篇>

 

  「馬蘭型」 —— 創名制

  男子約 11-15 歲準備入組,稱傳令員。經過第一次成年禮後,升為預備服役組,此時大約 16-19 歲,尚無組名。再經過第二次成年禮的晉級飲宴後,接受一個組名成為新組。此時約 20-22 歲,是嚴格的服役期。新組到其以上的八組皆稱為壯丁組,有為部落服役的義務。第十組至第十四組為管理會所的階級,第十組負責會所的招待事務,第十一此掌管酒食分配,第十二組掌理會所事務,第十三組為部落副主管,第十四組為部落主管兼祭司。第十五組侍奉已退休的長老,第十六組以上為長老。以上這些組每隔三年舉行成年禮時晉升一級。各組皆自選組長一人,為這一組的傳令者,另有才能領導一人。整個年齡階級組織的組數不定,依長老的年齡,在不同時期可能多或少一、二組。一個部落所有的組名,隨年代的不同而不同,因舊名被淘汰,新名增加的緣故。

黃宣衛,<認識台灣的南島民族 阿美族篇>

 

  「南勢型」 —— 襲名制

  此型的男子年齡階級組織使用傳統的九個組名,依同順序循環使用。男子 115 、 16 歲時,由前一次成年禮中應入組而未入組者徵集下一屆應入組的少年,並給予組織訓練。到下屆舉行成年禮時,參加儀禮、服役與舞蹈後,接受一個組名成為新組,此時為嚴格的服役期。之後每隔七年舉行一次成年禮,晉升一級。第二次參加成年禮晉升一級後准許結婚,此時約 27 、 28 歲。第四次晉級後成為長老,免除勞役。各組有領袖一至三人,第四組以上各組的領袖可以被選為部落領袖,部落領袖為定額的終身職。

黃宣衛,<認識台灣的南島民族 阿美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