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中的微量與毒性物質不僅濃度低,且常累積於固-液界面上,不僅造成分析鑑定與定量上的困難,也增加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與預測污染物傳輸與宿命反應的複雜性。

    本實驗室的研究興趣目前著重發展新穎(奈米)材料,以發展復育技術及奈米感測系統兩大技術:

  1. 發展環境分子技術,以瞭解土壤與地下水環境中毒性物質的反應動力與機制,以能準確評估污染物在環境中的可能宿命(fate)。
  2. 發展生物感測系統改善分析監測技術,以快速準確地明確化學物質在環境介質與生物體內的分佈特性。

    研究的主軸主要是應用表面分析、環境分析與奈米生物技術,配合 X- 光光電子能譜儀 (XPS) 、電子顯微鏡 (SEM) 、 X- 光繞射分析儀 (XRD) 、固相微萃取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 、氣相層析質譜儀 (GC-MS) 、及原子力顯微鏡 (AFM) 等精密儀器的使用,來瞭解微量有機化合物在環境與生物體內的濃度分佈特性與反應的微觀變化。

 
         

環境復育技術
        主要利用鐵化合物及其他零價金屬作為反應滲透牆 (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 PRB) 的反應材質,探討氯化有機物在土壤與地下水環境中可能進行的生物與非生物轉換間的相關性,並配合環境奈米技術的應用,來瞭解污染物在顆粒或介質表面的微觀變化與可能生成的產物。

         
 
 

奈米偵測系統
        在環境分析監測技術方面,以發展陣列型生物感測器 (array-based biosensor) 為主,並進行多目標物的同時監測分析,以達快速篩選污染物濃度分佈特性之目的,此技術並可延伸作為生醫工程科學之工具,進行疾病之快速篩檢與居家照顧之用途。  

 
         
 
 

新穎奈米材料開發
        在新穎奈米材料開發上,主要利用溶膠凝膠技術 (sol-gel method) 配製包括 TiO 2 , ZrO 2 , SiO 2 等金屬氧化物及複合金屬 ( 如 Pd/Fe, Si/Fe, Ni/Fe) ,並進行物化特性及微結構之分析鑑定,以支援復育技術及分析監測技術所需之材料。

 
         

Administrator : Nick Chou Last Update on 2009.02.03
Copyright © 2005 FATECOL, 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NTHU
國立清華大學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環境汙染物宿命與遷移實驗室,30013 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
101, Sec.2, Kuang-Fu Road, Hsinchu, 30013, Taiwan TEL:+886-3-5715131-35570 /FAX:+886-3-573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