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山教會成立 重建排灣精神
|
|||
在聯山教會成立之前,龜山鄉地區的排灣族人其實並沒有忘記原本的信仰,而是加入此區其他教會,如:龜山長老教會(台語)、新路村信義會(國語)、精忠村宣到會(國語),這些在不同教會的信徒們,自動自發的組織起來租房子來聚會,因為他們的心願就是成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原住民都市教會」,中間還是經歷了許多困難,像:資金不足、信徒人數不夠、當地村民干擾…。幾年的努力下,民國77年9月18號,中會准許設立,並派蔡茂己、王朝賢牧師及排灣中會議長溫信臨牧師主持教會成立,命名「聯山」的意義為:原住民一起敬拜神,榮神益人。(台灣基督長會教會聯山教會10週年紀念特刊,頁8)
到民國95年聯山教會也已經18年了,最初信徒們的第二代也已成為教會青年團契的主力,報導者B的訪問中提到:「像從小我就進入教會了,或著說我從嬰兒的時候就被爸媽給帶進教會領洗,曾經有過排斥教會的想法,那是在國、高中的時候,但是我覺得,換另外一個角度去想,其實並不會有那麼大的束縛力,去排斥教會,像現在我就擔任青年團契的康樂阿!當初領洗的時候,正好是聯山教會剛創辦不久,當初在這邊建教會的目的,是為了住在這附近的一些原住民而設立的,在新莊有個活石教會,會跟他們一起辦個聯誼、或豐年祭作交流。教會中很多人都是我的親戚!而且是大部分,所以回鄉下的時候也是大家一起回去。」 從這段訪問可以看出,教會的功能已從過往為都市原住民的社區中心,開始主導社區活動中有所轉變,在現代化過程中應積極融入社區生活,幫忙解決社區問題,並開創福音區域化、本地化。基督教宣教之初,曾因傳教理念的偏頗,排斥其他教派,造成部落撕裂,基督教在排灣部落內的成長也代表著傳統信仰的縮減,模糊了排灣族人的自我認同,甚至輕視自己的文化、矮化自己的宗教。 70年代傳教精神開始改變,對原本的傳道方式自省,成立文化小組。找回當初的文化,落實母語教學進而到教會整體生活,乃至於社區(部落)生活,是現在的目標。( , ,頁184)如今,聯山教會已是有屬於自己禮拜堂且穩定成長的組織,我們在訪問期間,也一直可以看到教會裡的小朋友們在讀排灣語教學課本,跟長輩有時會用排灣語溝通,排灣青年願意每週回來聚會,除了基督信仰也是與同年齡族人相距的機會,這都是聯山教會努力的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