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orial
魏慶榮教授行實
魏慶榮教授民國38年生於屏東。民國69年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並歷任馬利蘭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魏慶榮教授熱愛鄉土,民國79年捨棄在美的優渥物質與學術環境,返國任中央研究院統計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並於民國82年至88年兼任所長。
民國87年魏慶榮教授罹患腦腫瘤,開刀治療。民國93年11月18日逝世。享年56歲。
魏慶榮教授在學術研究上獲得卓越成就,公元1989年獲選為國際數理統計學會會士(Fellow of Institute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在國際上得到充分的重視與崇高的評價,為台灣贏得了國際聲譽。
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於公元2001年開始,公布全世界科學各領域論文最被高度引用的研究者(highly cited researchers)。第一次台灣共有三名,第二次台灣共有六名(大陸共二名),魏慶榮教授皆在其中,而且是台灣、大陸數學領域唯一入列者。
魏慶榮教授的主要學術貢獻可分為四類。
  • 機率論中的極限理論:給出了線性過程構成收斂系統的充要條件。對於分支過程後代個數的估計,解決了一個久懸未決的難題。
  • 數理統計:可分為四個方面。
    1. 時間序列:得到非平穩自迴歸過程最小平方估計式的一致性和極限分布。被計量經濟學家大量引用,成為標準工具。
    2. 迴歸分析:對於固定設計和隨機設計,最小平方估計式強一致性的證明,已成經典結果,被寫入多本教科書內。
    3. 序貫分析:建立了不可逆調適分配法則的基本理論,並可應用於破壞性實驗。
    4. 模型選擇:對累積預測誤差的研究,被譽為最深刻的分析。此外,對赤池訊息準則的研究突破了過去二十餘年來的瓶頸。
  • 控制理論:提出了一種自調整控制器,突破了控制與估計之間的矛盾,而獲得最佳的控制效果。此結果也被寫入多本教科書內。
  • 科普工作:自民國65年至92年發表過多篇深入淺出趣味盎然的科普文章。內容涉及樂透、聖經密碼等多方面為社會廣大民眾所矚目的題材。科普工作之重要性在於擴大科學的社會基礎。唯有基礎廣闊,高樓大廈始有立足點。一流水平科學家從事科普工作,絕非大材小用,唯有胸懷全局,高瞻遠矚者能之。
魏慶榮教授之卓越學術成就,是由於天資與努力。三四歲時坐在父親膝上,即能跟大人們玩四色牌出謀獻策。稍長,成為象棋高手,能摒棄棋盤棋子,下「盲棋」,並能覆局。清華、交大梅竹賽,魏屢膺冠軍,戰績彪炳。能詩善畫,多才多藝。至於其於學術鑽研上的執著刻苦,乃同儕之所共佩。罹病開刀之後,與病魔纏鬥六年,其間仍孜孜不休,陸續發表文章。晚期,視力嚴重障礙,近乎失明,仍復扶杖參加學術演講,以耳代目。其於學術研究之堅毅,同儕無不為之動容。
魏慶榮教授事親至孝,從無拂逆。惟,因其堅持不入美籍,造成其母赴美照顧孫女期間諸多不便,是魏至終引以為憾並對其母深感歉疚者。魏慶榮教授之為人,鯁直廉介,樸實誠信,言行如一,性情中人。不諂上,不傲下,獎掖後進,學生、助理咸懷其德。
才、學、品,三者兼備實難,而魏慶榮教授可以當之無愧。

紀念文集
魏慶榮教授逝世十周年紀念文集
Ten Years After: Memorial Tributes to Ching-Zong Wei